Access编程交流网
  • 设为首页|收藏本站|繁体中文|手机版
  •     
  • Access培训-Access开发平台-Access行业开发

  • 首页
  • 资讯
  • 技巧
  • 源码
  • 行业
  • 资源
  • 活动
  • 关于

资讯

公司动态
业界资讯

Access资讯

Excel资讯

Word资讯

PPT资讯

其它Office资讯

微软新闻

IT资讯

热门文章

  • 最后的独角戏 2006东京..
  • 轻松在Windows XP..
  • 门户网站返璞归真
  • 段永平:照巴菲特说的做
  • IPTV即将井喷 政策环境..
  • 金山邂逅“第二个春天

最新文章

  • 李开复:中国高校急需根据社..
  • VBA编程常用语句300句
  • SQL基础:常用SQL语句..
  • ACCESS学习日记
  • 多表查询技巧
  • Oracle数据库EXP、..

联系方式

Access交流网(免费Access交流)

QQ:18449932 

网  址:www.access-cn.com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 > 业界资讯 > IT资讯
IT资讯

盖茨欧德宁驳斥PC消亡论 称PC地位不可替代

          据国外媒体报道,微软主席比尔·盖茨和英特尔CEO保罗·欧德宁这两位IT行业的重量级人物在最近发表文章称PC消亡论是不成立的,因为PC在高速增长的数字设备(如手机和音乐播放器)身上又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。

  本周一,盖茨和欧德宁在《华尔街日报》上发表公开信称PC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,将成为各种数字设备的交换中心。

  这两人是为了驳斥《华尔街日报》最近一篇文章中“PC已经不能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”的言论才做出这番回应的。他们认为,PC的地位不但没有被数字设备取代,相反它将成为这些设备的信息交换和传输中心。

  根据全球知名市场调研公司IDC发布的数据,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增长速度低于去年同期的15.9%,仅为12.9%。

  这一数据导致了IT界掀起了PC前途的大辩论。一些人认为,随着各种数字设备(如iPod,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)的流行,传统的家用PC将逐渐被淘汰。

  不过作为在PC界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两家公司,英特尔和微软并不同意这种观点。盖茨和欧德宁在公开信中表示:“PC早已不再局限于编辑文档和表格等传统用途,它们在现在的家庭生活中既可以是通信设备,也可以被当作收音机、电视、家庭影院等娱乐设备,另外还有其他多种用途。”

  盖茨和欧德宁还指出,仅仅去年一年,基于英特尔迅驰平台和微软Windows XP系统的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就远远高于苹果iPod的销量。

  他们还说,虽然现在的数字设备非常流行,但是人们共享数码相机中的照片,向iPod下载音乐,同步手机通讯录,使用无线设备收发E-mail却统统离不开PC,这说明PC在数字家庭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。

发布人:plainsma…-PConline  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06-05-17 00:00:00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】
上一篇:微软今日公布Vista硬件需求 内存至少512兆  下一篇:杨元庆:联想是跨国公司 首先要保持稳定



相关文章

  • • 李开复:中国高校急需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学生
  • • VBA编程常用语句300句
  • • SQL基础:常用SQL语句详解 (转)
  • • ACCESS学习日记
  • • 多表查询技巧
  • • Oracle数据库EXP、IMP命令语句使用方法
  • • SQL注入的高级应用ACCESS篇!
  • • 代码打开页面设置

热门文章

  • [2006-09-22] SQL Subqueryaccess数据库
  • [2006-10-29] SQL数据的基本操作(时间和日期)access数据库
  • [2005-03-17] IBM德国PC部门5月1日将第一批划归于联想旗下access数据库
  • [2006-08-11] 让科技充满爱 访深爱移动助理总经理陈敏access数据库
  • [2006-10-11] 2006胡润百富榜今日揭晓 8位河南富豪入围access数据库
  • [2005-08-27] 首款鼠标性能测试软件“鼠青天”发布access数据库

热门产品

公司动态|在线留言|在线反馈|友情链接|会员中心|站内搜索|网站地图

中山市天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-2023 粤ICP备10043721号

QQ:18449932

Access应用 Access培训 Access开发 Access平台

access|数据库|access下载|access教程|access视频|access软件

Powered by MetInfo 5.3.12 ©2008-2025  www.metinfo.cn